文学院前身为1974年创建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中文系。1981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中文系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,2003年改建为聊城大学文学院。现下设中文、广播电视学、秘书学3个系,附设国学研究院,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、中国古典文献学、课程与教学论(语文)3个省级重点学科,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研究中心、聊城大学简帛学研究中心、山东特色文献与传统文化“双创”研究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,同时为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、山东省楹联教育基地。中国语言文学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。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、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学院师资雄厚,教学水平高,科研成果丰富。现有全职教职工92人,专任教师79人,外聘教师21人,实验技术人员2人。其中教授13人,副教授27人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,全国优秀教师2人,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,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。获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,省级精品课程3门,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;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,省级一等奖4项。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306部,发表学术论文4125篇;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96项;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,首届全国图书“金钥匙”奖1项,全国古籍图书优秀成果奖1项,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6项,其中特等奖1项,重大成果奖1项。
学院教学设施先进,保障体系完备。教学楼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,资产总值近亿元。拥有多媒体教室、智慧教室、微格教室等17个;在共享学校技能实训中心基础上,还建有录播、语音、书法、教师技能、仿真办公、形体礼仪、新媒体技术等实训室;藏书11万册,每年征订学术期刊、报刊260余种,另有王富仁、赵宪章两个特色图书室,珍藏书籍2万余册。
学院熔铸“崇教、尚学、敦厚、奋进”的聊大精神,强化内涵建设。学院共有国标专业3个,校内专业3个,其中新专业0个,全院(部)本科在校生数1722人。汉语言文学、广播电视学、秘书学三个专业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,创新培养成效显著。学生就业率高,就业质量好,深受用人单位好评。
1970年,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
1974年,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中文系,第一届大学普通班学员
1981年,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
2003年,聊城大学文学院
1977年,招收第一届全日制本科大学生,创办聊城大学第一份刊物《语文教学与研究》;创设聊城大学最早的研究性机构—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室、汉语成语研究室
1979年,招收研究生
1982年,招收函授本科
1991年,《中学语文教师素质培养规程》,山东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
1993年,《高师语文学科专业技能培养规程》,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;增设文秘教育专业
1996年,《高师中文专业教学体系建构》 ,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;“语文教学论”:省级重点学科
1996年,“课程与教学论”“中国古典文献学”山东省高校“九五”省级重点学科
1997年,《高师中文专业教学体系建构》,山东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
2002年,增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;硕士学位授权点(4个)
2003年,《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学》,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
2004年,举办“全国语文教学论学科建设研讨会”
2005年,“课程与教学论”“中国古典文献学”山东省“十五”重点学科,“课程与教学论”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
2006年,“课程与教学论”“中国古典文献学”“中国现当代文学”山东省“十一五”重点学科;“课程与教学论(语文)”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
2007年,汉语言文学专业,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
2009年,汉语言文学专业,国家级特色专业,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
2010年,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(7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)
2011年,“中国现当代文学”“课程与教学论”山东省“十二五”重点学科
2012年,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立项单位
2013年,《走进老舍》: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
2016年,山东省首批公费师范生,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
2017年,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研究中心,“十三五”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
2018年,创建国学院
2018年,简帛学研究中心,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地
2018年,山东特色文献与传统文化“双创”研究协同创新中心,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
2019年,汉语言文学专业,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;山东省楹联教育基地
2020年,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